热门搜索词:搞笑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型男风尚网 > 明星库 > 明星库 > 李谷一
李谷一个人资料及老公是谁_李谷一歌曲大全
李谷一:中国新民歌之母

李谷一1964年演唱花鼓戏《补锅》一炮成名,却也因为《补锅》饱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,80年代几乎垄断了电影歌曲,1980年演唱《乡恋》再度引发争议,1984年在春晚上演唱了《难忘今宵》成为之后三十年春晚的结束曲。1988年,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《世界杰出人物录》

  李谷一个人资料

  中文名:李谷一

  外文名:Li Guyi

  别 名:李谷贻

  国 籍:中华人民共和国

  民 族:汉族

  星 座:天蝎座

  出生地:云南昆明

  出生日期:1944年11月10日(农历)

  职 业:歌手

  毕业院校:湖南师范大学、 中央党校

  经纪公司:北京世邦博文文化经纪有限公司

  代表作品:乡恋、妹妹找哥泪花流、绒花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、我和我的祖国、洁白的羽毛寄深情、难忘今宵

  主要成就:世界艺术家成就奖、CCTV-MTV终身成就奖、首届金唱片奖

  人物经历编辑

  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。1959年,考入湖南艺术专科学校。1961年,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(现湖南师范大学)舞蹈专修科,以优美的嗓音条件,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任演员。

  1964年,演唱花鼓戏《补锅》,获湖南省和中南五省戏剧汇演优秀奖,曾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的亲切接见。1965年《补锅》拍成电影,在全国各地放映,产生相当大的影响。。

  1970年,因演出花鼓戏《补锅》, “在文化大革命”中被视为修正主义黑苗子,她父母的家被抄,李谷一被下放到偏穷的瑶寨6年,要靠着劳动工分吃饭。

  1974年,经过三次考试,被中央乐团录取,任独唱演员。她在交响乐《智取威虎山》中,担任主要角色小常宝,同时在演出中演唱了多首歌剧选段及传统民歌,大获好评,在歌坛崭露头角,先后出访了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美国、香港。

  1976年,为电影《南海长城》配唱主题曲《永远不能忘》。在之后的几年里,先后为上百部电影录制歌曲,80年代,出现了“每片必歌,每歌必李谷一”和“李谷一垄断电影歌曲”的现象。

  1980年,演唱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《乡恋》,引发争论和批判。

  1981年至1982年,两次与美国纽约交响乐指挥家吉尔伯合作,演唱交响乐组曲,其中演唱的中国的《三江组曲》获文化部二等奖。

  1983年,参加首届春晚,是央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,在观众的点播下献唱了《乡恋》等9首歌曲。

  1984年,参加春晚,演唱了6首歌曲,其中《难忘今宵》成为后来三十年春晚的结束曲。1984-1985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中国革命之歌》的演出和电影拍摄工作,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,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。。

  1985年,在法国巴黎和荷兰阿姆斯特丹、鹿特丹等地举办了独唱音乐会,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在这些国家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手。同年,为振兴花鼓戏,又在家乡湖南举办多场音乐会。

  1986年,筹备了4年的中国轻音乐团正式成立,李谷一任团长。在李谷一带领下,全团演出达千余场。曾奔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;为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演出;出国访问演出;参加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和政治活动,受到文化部、地方政府、部队的多次表彰。同时,中国轻音乐团努力创作出诸多的原创作品,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歌唱家、歌手和演奏家。中国轻音乐团,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级的轻音乐和流行音乐团体,为我国音乐园地增添了新的品种;在改革开放之中,为大陆轻音乐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。

  1988年,被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传记协会列入《世界杰出人物录》。

  1989年,获广电部中国唱片社颁发的首届“金唱片奖”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她演唱的《前门情思---大碗茶》、《故乡是北京》、《四合院儿》等,以一种别开生面,令人熟悉却又新颖的歌唱形式--戏歌,受到欢迎,艺术生涯再攀高峰

  1991年,获文化部“优秀演员奖”、“新曲目优秀奖”。

  1996年,调入东方歌舞团任党委书记、副团长。

  1999年,获CCTV-MTV(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)颁发的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
  李谷一是唯一的连续担任了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,第一届至第十三届评委的艺术家。同时,她还多次担当日本、法国、南斯拉夫、德国、哈萨克斯坦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流行乐坛大赛的评委。

  曾任全国政协第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届委员,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,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、第六届副主席,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顾问。

  2015年6月18日,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。

  主要作品

  传统民歌

  1974年进入中央乐团后,李谷一潜心学习,师从众多名家,系统学习了民族唱法、美声唱法,及京剧唱腔,她的演唱不但具有以郭兰英为代表的民族歌唱家的亮、脆神韵,更增加了通透和甜美。在首都的舞台上,在香港、美国、澳大利亚,她受到热烈的欢迎,人们欣喜地看到民族唱法后继有人,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称其民歌时代。1979年和1981年,李谷一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了二十多首祖国各地民歌并出版专辑。

  影视歌曲

  迄今为止,李谷一录制的影视主题歌和插曲,大约是大陆歌唱家中的佼佼者,达120多首。

  有一个机缘巧合,197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最后一部电影故事片《南海长城》的插曲《永远不能忘》是李谷一演唱的;而1977年“文革”结束后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《黑三角》的插曲《边疆的泉水清又纯》也是李谷一演唱的。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承启转换间,中国电影乐坛上伫立的是同一个身影。

  四人帮粉碎后,我国的文化艺术开始走出荒漠,出现了复兴趋向,电影事业走在了前面。那时,故事片有插曲,纪录片、科教片也有插曲。比如李谷一演唱的《洁白的羽毛寄深情》就是一部纪录片插曲。中国内地的电影制片厂,几乎都邀请李谷一去录制过歌曲。有时候是作曲家来找李谷一,有时是电影导演点名要她来唱,还有是制片厂的领导指定由她来唱。所以许多插曲是根据“李谷一” 量身定做的。80年代,出现了“每片必歌,每歌必李谷一”和“李谷一垄断电影歌曲”的社会返响。

  影视歌曲的特点,在于它的靶向性。它要遵循剧情、遵循人物的特定要求来演唱。它往往对主题或剧情有着“画龙点睛”的作用,或是替代剧中人物的内心“独白”。歌曲是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。影视艺术又是歌曲传播的载体。当年,传媒不发达,有许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《小花》、《知音》、《第二次握手》等影片,一连看七、八遍之多,一个主要目的,就是为了听李谷一演唱的插曲。

  李谷一在为影视配唱中,紧紧把握住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来演绎插曲和主题歌,将“气声”、“轻声”、“半声”,还有一种被业内人士称为“李氏小拐弯”的技法,开创性地运用其中。比如,演唱电影《小花》插曲《绒花》,“沥沥鲜血染红了她”中的“她”字,“一路芬芳满山崖”中的“山”字,李谷一着意用了轻声处理,愈加醉人肺腑、情感萦怀。再比如,演唱电影《知音》主题歌《知音》,“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舞”中的“是”字,刻意用了气声,此处无声胜有声,突显了主人翁蔡锷将军那种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”的形象。李谷一的经典演唱,或深沉凝重、或甜美灵秀、或悠扬隽永,枚不胜举。

  李谷一,也曾为一首电影歌曲遗憾了近三十年,那就是《绒花》。1978年初夏,中央乐团小分队正在河北秦皇岛演出。一天,接乐团业务室紧急通知,要求李谷一立即赶回北京为电影《小花》录制插曲。当时小分队的领导和一些演员坚决不同意,生怕第二天李谷一不能返回,影响演出效果。可是上级指示不得违拗。李谷一当晚演出结束后,急忙乘夜半0点的火车硬席,从秦皇岛至北京。第二天上午,北京电影制片厂录音棚内,李谷一与乐队同期录《妹妹找哥泪花流》。李谷一潜然含泪录完这首歌。在录音现场监听的北影厂厂长、作曲家、音响师无不感动至极。中午吃饭时,作曲家王酩拿着一张歌片来到李谷一面前说:“电影厂汪厂长的意见,要你把这首歌也录了!”李谷一一看歌片抬头写着:《绒花》。她又看了一遍歌片,想既然来了要录就录吧。王酩解释:“这个歌已让人录过,稿费付了,就不给你费用了。”李谷一爽快说:“没关系!”下午,她与乐队合练了两遍,便正式开始录音。李谷一的演唱入情入画,萦心绕怀,一气呵成。但在唱“漓漓鲜血”句中的“漓漓”两字,李谷一顺势唱成|5123|,完合没注意到王酩曲谱上写的是|5124|,当时王酪也没有提出异议。北影厂决定,影片《小花》采用李谷一版的《绒花》。录音至傍晚,李谷一已经赶不上当天的秦皇岛演出。在秦皇岛剧场,当报幕员解释李谷一因另有任务,不能参加演出时,全场大乱,观众耍求退票,还将桃子等杂物扔向舞台,持续了半个多小时。

  话分两头。后来,80年代初,李谷一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专辑,《绒花》是她的主打歌曲之一。录制中她依然习惯性的把|5124|唱成|5123|。“4”与“3”,只有半个音之差,可这一错就是二十余年,以至后来极大地影响到众多歌唱家和歌星,他们翻唱《绒花》时都进入了这个小误区。真到2007年,李谷一在一次整理王酩曲谱时,她忽然发现了自己这个历史性误差。她立时找了个录音棚,特意改正了这半个音。2009年4月,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,提起这段往事,李谷一泪光滢滢,深感对己故去的作曲家王酩的抱憾与愧疚。李谷一流下的泪水,闪烁着她的艺术人格和品质。

  李谷一演唱的影视歌曲,独树一帜,特色显著,总是能给观众和听众带来新的感受、新的气息、新的芳香。经她演唱的影视歌曲,如:《永远不能忘》、《洁白的羽毛寄深情》、《迎宾曲》、《边疆的泉水清又纯》、《妹妹找哥泪花流》、《绒花》、《乡恋》、《知音》、《心中的玫瑰》、《艳阳天》、《妈妈,看看我吧》、《想延安》、《摘一束玫瑰送给你》、《痴情》、等等,一经播放,迅速传遍大江南北,广为传唱,经久不衰。如今,有愈来愈多的巨星大腕翻唱李谷一当年的影视歌曲。李谷一演唱的影视歌曲,不仅是我国影视范围内的精品,也是我国声乐界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。

  为了表彰李谷一在电影歌曲演唱方面的广泛并特殊的贡献,上世纪80年代中期,中国电影“百花奖”特设“最佳演唱奖”,授予了李谷一。这是“百花奖”,迄今唯一的一次演唱奖项。2005年,中国电影百年庆典,李谷一获“当代中国电影歌曲优秀演唱奖”,又获“电影歌曲特别贡献奖”。

  创作歌曲

  创作歌曲,是指不依附或受限于其它艺术形式(如影视),而有独立思想感情的作品。创作歌曲的传播,通过舞台、广播、电视、磁带、CD、MTV、网络等扩大影响。

  创作歌曲,大致分为两种。一种是传统的民歌;再一种是现代的新创歌曲。李谷一称后者为中国民族的“现代艺术歌曲”。

  李谷一在她演唱过的全部歌曲中,创作歌曲为最多,大约在400余首。

  她演唱过许多优秀的老民歌,象《绣荷包》、《玛丽娅都它尔》、《小河淌水》、《弥渡山歌》、《猜调》、《放马山歌》、《孟姜女》、《弥渡山歌》、《采荼捕蝶》、《兰花花》等等。也演唱过“五四”期间的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歌曲,比如《秋水伊人》、《叫我如何不想她》、《梅娘曲》、《塞外村女》、《春游》、《早秋》等等。李谷一演唱的创作歌曲的涵盖面有纵深、更有质量。有些音乐人认为,李谷一演唱过的老民歌和“五四”期间歌曲,在音质、处理、风格上,是至今概莫能出其外的。

  李谷一对中国乐坛的功绩,还在于她更多演唱的是现代创作歌曲,为推动中国民族的现代声乐发展,作出超常贡献。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荧屏上,经常可见到她靓丽的身影;在各种音频的传媒里,听到她动人的歌声。其中有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、《风雨同舟向前走》等一批激昂奋发的主旋律歌曲;有《难忘今宵》、《中华我的家》、《念我故乡》、《今夜星光灿烂》等一批意境邃远的感怀歌曲;有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、《生命的星》、《擦干吧,伤心的泪》、《我的小路》等一批饱含期盼的励志歌曲;有《我愿是只小燕》、《记忆》、《雪花》、《三月三》、《采蘑菇的小姑娘》、《小雨中的回忆》等一批香醇灵秀的抒情歌曲。而且,她还用中文演唱了20余首日本民歌和创作歌曲,把国外的先进演唱、配器潮流介绍给中国听众。李谷一用她的艺术天赋和造诣,得心应手地驾驭和诠释着不同内容、不同风格的创作歌曲。一位著名的词作家说:“李谷一的演唱,每首歌都象给你讲着动人的故事。”

  李谷一对中国乐坛的贡献,同时在于把一些看去不似经典的作品,打造成时代经典。比如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词作家张藜说,他“一辈子感谢李谷一”。张藜称他因为莫须有的罪名,当了20年“反革命”。摘“帽”后,日以继夜地创作,可是,他的风格并不为同时代人认可,几百首歌词竟没有一首能唱得响。后来张藜经作曲家秦咏诚介绍结识了李谷一,他的身世打动了这位女歌唱家,李谷一一连唱了他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等十多首歌,令他走出低谷,迎来事业的春天。其实,李谷一是1984年在录制自已专辑时,演唱的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开始,这首歌并不很起眼。但李谷一很喜欢这首作品,内容除了对祖国的赞颂外,还表达了“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”的信仰与情结,突出了“我” -----个人与祖国相互依存的关系,富有人性化的主体意识,比过去写歌颂祖国的歌曲有了突破。李谷一把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,在舞台上唱,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节目中唱,并带到美国、香港、澳门去演唱。随着国家不断地发展壮大,李谷一用她的新感受多次重新翻录了这首歌,使这首歌的时代感和影响力俱增。二十余年的锲而不舍和与时俱进,终于磨成一剑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如同《绒花》、《乡恋》一样,在诸多大型演出活动中,不仅民族唱法的歌手们,连同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们、流行唱法的明星们也都纷纷翻唱这首歌。

  再比如,另一首创纪录的歌曲——《难忘今宵》。词作家乔羽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描述,1984年春节前几天,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约他马上写一首晚会结束曲的歌词。当晚乔老爷开完会回到家时,正是人困马乏,想睡觉的时候,忽然想起写词的事,“连二十分钟也没有,写这首歌大概是我平生写得最快的一个了”,“就随便写了一个在纸上,上床就睡着了”。导演把歌词交给作曲家王酩谱曲。据李谷一回忆,黄一鹤导演将《难忘今宵》歌片交给她的时候,谱面看去很简单、干净,黄导疑惑地问:“这个能行吗?”当时春晚导演组也有意见,认为晚会结束曲应当气势恢宏,高昂振奋,而《难忘今宵》有些“软”。李谷一反复认真地看了歌片,向黄导建议:“先把歌录下来,加入乐队、合唱、独唱后,你再‘立’起来听一听。”李谷一录音时,倾注了她的全部情感,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青山绿水、新朋老友共祝愿祖国好的画卷。导演组通过了。央视春晚平台,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裂变效应。一首《难忘今宵》,顿时飞红华夏大地,远播海外。李谷一并没有由此抱一守成,成名的起点高,越要臻精至美。她把这首歌列入保留曲目,在各个不同场合演唱。1990年、1992年、1996年,她又三次把《难忘今宵》推向央视春晚舞台。她多次重新翻录过这首歌,每次翻录都有不同的变化,有新的意境、新的内涵,反射出祖国各个时期的发展进程,所以这首歌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。从1984年至2009年的央视春晚,除了有一年例外,年年都必有这首歌或旋律,创造了24年的历史纪录,成为央视春晚的品牌歌曲。《难忘今宵》,也飞进寻常百姓家,深入民心,许多团体在欢庆场合,许多家庭或老友的聚会,都会不约而同的唱起这首歌,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美好祝愿。有道是天公垂爱有心人,一曲《难忘今宵》历时三十多个春秋的风雨淘化,凝炼成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经典之一。

  必须提一笔的是,1982年,李谷一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中国革命之歌》的演出与电视、电影的拍摄,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她的一首新创民歌对唱《观灯》,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。

  鉴于李谷一对中国民族歌曲的贡献,国务院曾予以奖励。三十余年来,先后荣获文化部“优秀演员奖”、“新曲目优秀奖”等等,连李谷一自已也记不清其获奖次数。

  戏歌

  “戏歌”这一概念,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李谷一提出来的。

  什么是“戏歌”?她认为:戏曲与歌唱,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两个不同门类和分支。把两者精心地嫁接、培植后,则形成了一种新的更赋民族化的声乐品种。

  李谷一说,戏歌有两种类型:

  第一种类型,是将中国一些传统戏曲的选段,用唱歌的方法、技巧等处理后表达出来。也就是说把戏歌化。比如,先前的《夫妻双双把家还》、《谁说女子不如男》等,己有这种结合的演化和雏形。

  李谷一早在湖南省花鼓剧院时,有意进行了定向尝试。演唱过用花鼓戏元素创作的毛泽东主席的诗词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,《刘三姐》选曲《山中只有藤缠树》等。特别是,她把花鼓戏《双送粮》的片段《浏阳河》以独唱形式,花鼓戏《刘海砍樵》片段《刘海砍樵》以对唱形式,推向了全国。以至后来繁衍出了新创民歌《又唱浏阳河》、流行歌曲《浏阳河2008》。

  第二种类型,是用歌曲创作的理念和手法,以中国戏曲音乐的素材和韵味为主旋加以整合,构成新的演唱内涵。上个世纪早期、中期的民歌创作和演唱中,己有不少作品蕴含着戏曲成份。到了90年代,在一些新创歌曲中,这种戏曲风格愈发鲜明性、越加个性化的凸现出来。

  在上世纪80年未至90年代中,李谷一以演唱新创戏歌,使之艺术生涯再攀高峰。她早前演唱过的《知音》,就是以昆曲为创作元素的。后来,她演唱过以东北二人转为素材的歌曲《人人欢度百元宵》,以京剧曲牌为素材的创作歌曲《痴情》、《我的中国心》、《四合院》。尤其是,她演唱的以京韵大鼓为元素的创作歌曲《前门情思---大碗茶》,以京剧为素材的创作歌曲《故乡是北京》等,以一种别开生面,令人熟悉却又新颖的歌唱形式,吸引和打动了千万听众的心,喜爱有加。

  为什么戏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?因为,任何一种戏曲,都会碍于地域、方言、唱腔、程式、传统等方面的局限。一旦把它加工提升成为歌曲的形式,则更具时代感,更有新鲜感,更宜学唱传播,所以,受到超出地域的更广泛的群众的喜闻乐见。

  戏歌,对戏曲本身则是一种拓展,对歌曲来说是一种创新。李谷一的戏歌演唱,在歌坛上又一次带动了民歌演唱的新风格、新潮流。

  戏歌有着广阔地挖掘潜力,这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

本文标题:李谷一 - 明星库
本文地址:www.chaonans.com/mingxing/423.html